反传销找人寻人解救咨询网

徐老师:16251324444(微信同号)

当前位置:首页 > > 反传资讯

央视曝光刷单兼职骗局冲上热搜 这类群体成高危群体

作者:赣南日报 来源:赣南日报 发表时间:2020-7-14 21:22:18 查看:

7月12日下午,一则“央视曝光刷单兼职骗局”的话题冲上热搜,截至发稿,话题阅读量已达2.5亿,讨论量也达到了3.4万,引发了诸多网友的关注。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刷单兼职”。这些所谓的“兼职”,打着“足不出户、日入斗金”“点点鼠标、轻松赚钱”的旗号,其实都是不法分子在实施网络电信诈骗。


“正规平台,诚邀刷单,按条结算,轻松上手”“轻轻松松、动动手指,不用工作就能赚钱”……像这样的“网络兼职”小广告在很多兼职群、空间、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很多大学生、年轻人及无业群体成为此刷单类案件的高危群体。


“动动手指就赚钱”实为步步设置套路


据了解,近年来,刷单类诈骗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一种违法行为,受害群体涉及面广,作案手法形式多样,因此刷单类诈骗成了目前各级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仅广西南宁警方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647人,刑事拘留122人,其中刷单类诈骗就占南宁市电信网络诈骗案发案总数21.5%,发案数位居第二,这些刷单类诈骗的手法都如出一辙。


刷单通常的手段都是利用预先垫资、事后结算的方式欺骗垫资款。



在央视的新闻中,央视记者随机添加了一个兼职赚钱的QQ群,有网名为“小芳有点甜”的客服添加了记者QQ,询问是否需要兼职刷单,并附带了工作内容,让记者考虑。几分钟后,客服“小芳有点甜”说审核已通过,让记者添加网名为“小东”的客服QQ号开始接活,并发来了一份视频教程。


这份视频教学中的刷单流程十分简单,即客服发来的“商家二维码”,刷单人扫描后,会跳出一定金额的支付界面,让刷单者输入支付密码,之后会跳出所谓的联系商家支付界面。客服“小东”通过QQ电话语音具体指导记者“刷单”,并发来了一个二维码图片,让记者赶紧扫码,还说这个二维码是有时限的,需要记者尽快完成“订单”,随后记者按照他的指示,扫描了二维码。


“北京刷单客服小东”:“这里显示是支付4996(元),您第一次支付不要用指纹,就是输入密码,点击确定。选择花呗支付,输入密码会弹出企业代付,不会扣你的款,然后是我们公司付款。”客服“小东”一直催促记者赶紧输入支付密码。


为保证资金安全,记者终止了支付。过了10分钟,前面与记者对接的客服“小芳有点甜”则通过语音电话,催促记者赶紧处理“订单”,称:“如果你不做的话,商家会扣我们押金的,扣几百吧。还有好多单,一天150到200左右(佣金)。”


记者在网上搜索“扫码商家代付”关键字,发现输入支付密码后,钱就被划走,客服随即失联了,并没有所谓的“企业代付”,“刷单兼职”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商家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和销量选择刷单,一方面被刷单者欺骗,另一方面,选择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无论是刷单者,还是选择刷单的商家,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某个商品,不难发现都会有一个“按销量”的搜索按钮,在成千上万的网电商品中,销量越大、好评越多的就能排在搜索结果的最前方。


专家认为,导致电商平台刷量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是电商平台的排名机制,以及大多数消费者习惯的购买参考,不少商家都通过刷量这条途径,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访问量。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表示,刷单作为一种非法的商业模式和营销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因此参与刷单被骗的人即使作为受害人,也很难获得社会公众的谅解。专家指出,刷单行为是一种虚假广告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法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


疯狂刷单遭遇秋后算账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向多家电商企业发送了一条“风险自查提示”——相关企业存在少计销售收入的风险,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纳税是公民和企业的应尽义务,电商法也为网店纳税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这一正常要求,却引发大片哀嚎,一众电商称“赔到哭”。


个中关键,在于某些电商在账面上看似为逃避税收而少报的“销售额”,根本就是大量刷单产生的“空买空卖”。在竞争激烈的电商江湖,店铺的排名、位置的曝光、信誉的等级决定着一家店铺的前途命运。为获得更多流量,许多店铺开启刷单操作,轻则呼朋唤友“假装购买”,重则聘请刷量公司“集团作战”。


久而久之,网购平台上群魔乱舞——上架不到一天就是“百万爆款”;店铺开业不久就是“三钻皇冠”;新兴品牌瞬间化身“百年老店”……看起来销售火热,实际上水分满满,店家付出一大笔推广费,就是为了赚吆喝圈顾客。眼下,疯狂刷单遭遇秋后算账,许多不法商家顿时慌了起来。


“赚的全要吐出来”“刷单找死,不刷等死”“倾家荡产也补不起”……电商的喊冤声不绝于耳,但实际上呢?刷单严重伤害消费者权益,本身就是面临严惩的违法行为。


刷单横行、真假难辨,许多习惯于“按销量排序”“按信誉排序”购物的“剁手党”,分分钟落入圈套。按照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刷单行为伪造了评价、销量误导了消费者,本质上是一种虚假营销和欺诈,破坏的是正常市场秩序,即便没有补税压力,单是情节严重的刷单也足以重罚乃至吊销执照。一些网店违法在先、咎由自取,何冤之有?


此外,刷单盛行也暴露出电商平台的监管缺陷。根据大多数电商平台的规则,商家和产品被收藏、加入购物车以及购买转化的数量系数越高,电商就会给到店铺更多的流量。“流量就是金钱”的现实下,用刷单制造流量是许多商家难以拒绝的诱惑。


明面上,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明令禁止刷单并进行严厉打击,但事实上,平台对于非正常订单的打击相当有限。难道一夜爆红的网店很难识别?只能说表面的三令五申看似严格,实际的规则监管相当宽松,有没有寄望疯狂刷单带来平台的虚假繁荣,只怕还得打个问号。


做生意,离不开口碑与诚信。无中生有的刷单无疑是在“劣币驱逐良币”,终将蛀空消费者的信任。给“吹牛”上税,还网购诚信,使消费无忧,网络经济才能长远发展。[此文来源赣南日报,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16251324444

我们的邮箱